澤商故事|明代澤州一個移民家族的歷史傳奇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6-12 信息來源:縣旅游開發(fā)服務(wù)中心
先輩經(jīng)商造首帕??后人仕進為名臣
——因商遷居河南濮陽的澤州攔車董氏
? ? 明代,澤州攔車董氏家族,因商遷居河南濮陽,靠制造澤州名產(chǎn)“首帕”發(fā)家致富,其后人董漢儒讀書仕進,官至兵部尚書、太子太保。董氏一族演繹了一段澤州移民的歷史傳奇。
祖籍澤州攔車??因商遷民開州
? ? 澤州縣晉廟鋪鎮(zhèn)文化站原站長劉全忠先生近日告之,近有河南濮陽人氏聯(lián)系,說濮陽董氏祖籍澤州攔車,出過大官,名叫董漢儒,官至兵部尚書。這一信息引起我極大興趣。董漢儒一家源自澤州,過去從明人李維楨所撰《董太公家傳》一文中已得知,但卻不知是晉廟鋪鎮(zhèn)攔車村人。
? ? 攔車村歷史悠久,唐代即建有驛站,名叫星軺驛。北宋時期,攔車稱為瑯車鎮(zhèn),為澤州經(jīng)濟商貿(mào)重鎮(zhèn),因有驛站星軺驛,因此該鎮(zhèn)又稱星軺鎮(zhèn)。宋金之際,戰(zhàn)火紛紜,狼煙四起,“瑯車”又被寫作“狼車”,其驛站也被稱為“狼車驛”。明代初期,除驛站外,又在此設(shè)立了遞運所。因 受“孔子回車”傳說的影響,“狼車”又訛為發(fā)音相近的“攔車”。星軺鎮(zhèn)又稱攔車鎮(zhèn)。“星軺驛”也稱“攔車驛”。
? ? 明代初期,攔車鎮(zhèn)生活有韓、董、王等幾大姓,以韓姓人口最多,為第一大姓。但董、王二姓也人才輩出。因處于太行陘交通要道,晉豫交通要沖,這里的人們靠開騾馬店、貨運棧,以及肩挑夫役等,生活都過得辛苦而富足。
? ? 明景泰、天順年間,攔車鎮(zhèn)董氏家族一個叫董完的人,靠商業(yè)經(jīng)營富甲一方。董完與其子董真,常年貿(mào)易于河北大名府一帶。明成化初年,攔車鎮(zhèn)董氏家族中有一個駐軍在河北張家口的軍官,以征集財物供軍用為由,虛張聲勢,恐嚇族人,尤其是對家境富有的董完、董真父子,百般勒索。董完哪里能容得別人欺凌,他說:“大丈夫豈必死守故土!”于是父子二人離開家鄉(xiāng),落戶河北大名府開州(今河南濮陽縣)呂丘店。
? ? 董真之所以落戶開州,既有不愿受人欺凌的原因,更主要的是愛上了濮陽這個地方。濮陽地處黃河之濱、豫魯兩省交界處。夏朝時稱昆吾國。春秋時衛(wèi)國在此建都400多年。戰(zhàn)國時期,因城址位于濮水之陽,始稱濮陽。秦朝時設(shè)濮陽縣。之后朝代更迭,曾沿用“澶淵”“澶水”“澶州”“開州”之名。傳說戰(zhàn)國時著名政治家商鞅、軍事家吳起、商人呂不韋等都出生在濮陽。董氏落籍之呂丘店,即今濮陽縣海通鄉(xiāng)之沙堌堆村。古時這里由于地理位置優(yōu)越,有呂、丘兩姓在此合伙開設(shè)一車馬店,故取村名為呂丘店,其后成為有名的繁華集市。
? ? 河南濮陽澤州董氏曾于乾隆二十五年(1760)纂修家譜,并于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再修。《濮陽董氏家譜》又稱《濮陽澤州董氏家譜》,現(xiàn)存共八卷。該家譜保存至今,使我們得以知道澤州攔車董氏遷居濮陽前后的一段歷史。
? ? 《濮陽董氏家譜》尊董真為濮陽澤州董氏一世祖。其中記載:“(第一世)諱真。先世山西澤州攔車驛人。明成化初年避軍興之擾,從父完挾重貲貿(mào)于上蔡、魏博間,因占籍大名開州之呂丘店?!?/span>
織造首帕為業(yè)??富而倜儻好施
? ? 董真落戶開州后,不再東奔西跑進行貿(mào)易,而是以加工制造首帕作為主業(yè),家庭更加富有,成為濮陽縣世家大族?!跺ш柖霞易V》載:“(第一世)真……以織首帕等為業(yè),家日饒裕,遂成澶淵右族?!?/span>
? ? 首帕為明清乃至民國時期澤州地方絲綢特產(chǎn)。明萬歷《澤州志·物產(chǎn)》載:“貨有布、縑、綾、帕,枲、絲、蠟……”其中的“帕”,就是“首帕”?!稘芍莞尽吩鴮Υ诉M行注釋:“帕:織成素絹,以橡殼皂之,謂之烏綾帕,用以抹額。”
? ? 明代名臣,河南、山西巡撫于謙曾有詩:“首帕蘑菇與線香,本資民用反為殃;清風兩袖朝天去,免得閭閻話短長。”詩中的首帕、蘑菇與線香均為當時澤州著名的產(chǎn)品。
? ? 嘉靖《宣府鎮(zhèn)志》記載:“先年宣大市中,賈店鱗比,各有名稱。如云:南京羅緞鋪,蘇杭羅緞鋪,潞州綢鋪,澤州帕鋪,臨清布帛鋪、雜貨鋪。各交易鋪沿長四、五里許,賈皆爭居之。”其中的澤州帕鋪,就是以賣首帕為主,兼營其他絲綢產(chǎn)品的鋪店。
? ? 所謂首帕,今人所編《涼州方言詞語匯釋》中有解釋:“首帕:舊時婦女裹頭用的黑色長頭巾?!笔着劣址Q頭帕。原來是男女都用的。比如,明代南渡三案之一的“童妃案”中,童妃稱朱由崧出城之日“身穿青布小襖,醬色主腰,戴黑絨帽,上加一頂烏陵首帕”。但后來首帕卻成為婦女的專用品。《民國山西實業(yè)志》在介紹晉城特產(chǎn)時稱:“烏綾首帕,供婦女包頭用。” 山西旅游景區(qū)志叢書《玨山志》中亦載:“清代,男人戴紅纓帽,婦女罩烏綾首帕。”
? ? 制作首帕的材料有絲綢和棉布兩種,以絲綢為上。明清時期晉城地區(qū)不產(chǎn)棉,而盛產(chǎn)潞綢和澤綢,所以制作的首帕均以絲綢為原料。同治《高平縣志》:“貨則絲、絹、綢。綢有曰雙線、曰單線、烏綾帕。”因首帕的顏色大都用黑色,所以稱為烏綾帕。
? ? 首帕通常是在頭上戴著或罩著的,或為長方形或為方形,明清時期十分流行。這一點可從戲劇、小說、詩詞的描寫中感受。比如明代無名氏撰雜劇《蘇九淫奔》:“緣何烏綾帕緊把頭勒”。明《昭陽艷史》:“(雪姐)她悲悲切切,哽咽了一會,將一方烏綾首帕,把青絲包住”。明末清初世情小說《醒世姻緣傳》:“翠眉峰,柳葉彎,烏綾帕罩云鬟暗?!鼻宕鷧氰讹w龍全傳》:“烏綾帕束黃絲發(fā),圓眼粗眉翻嘴唇?!薄盀蹙c帕勒黑氈帽,罩體披袍是皂清。”戲劇《美人圖》:“七尺烏綾帕,遮蓋紅絲發(fā)。臉似藍靛染,門中露銀牙?!薄妒┕溉珎鳌返谝话偈呋亍堵灭^婆替夫告狀 藍田玉提審出監(jiān)》:“喊冤的婦人:年紀約有三旬開外,面帶愁容,頭上罩著烏綾首帕,身穿藍色布褂,細看卻是良家婦女?!薄秳⒐浮罚骸邦^上罩定烏綾帕,藍布夾襖穿在身?!鼻迦死钫衤曉凇栋賾蛑裰υ~·霸王鞭》中描述:“窄樣春衫稱細腰,蔚藍首帕髻云飄。霸王鞭舞金錢落,惱亂徐州疊斷橋?!敝骷亿w樹理在《小二黑結(jié)婚》中也寫到首帕:“(三仙姑)她吃完了飯,換上新衣服、新首帕、繡花鞋、鑲邊褲,又擦了一次粉,加了幾件首飾。”
? ? 首帕并不是只有澤州生產(chǎn),其他地方也多生產(chǎn),而以澤州所產(chǎn)質(zhì)量好、名氣大。
? ? 另有一種婦女用于頭部的服飾“包頭”,容易與“首帕”相混,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服飾用品?!鞍^”又叫“額帕”,同樣在明清較為盛行,通常用烏綾為之,夏則用烏紗,裹于額上。明代女詩人梁小玉有《詠包頭詩》:“輕霞薄霧小香羅,傍著香鬟香更多。最是青山縹緲處,橫裝一帶線青螺?!泵駠鴷r期,晉城翰墨林書局印行的《四言雜字》中即有“首帕汗巾,裹肚包頭?!笨梢娛着僚c包頭是兩種不同的服飾用品。
? ? 董真是目前發(fā)現(xiàn)的最早的記載織造首帕的澤州人。所以,《濮陽董氏家譜》中關(guān)于董真“以織首帕為業(yè)”這一記載非常珍貴,是見證澤州首帕生產(chǎn)的重要史料。
? ? 董真之子董林(1490-1571),字鳳翔。生于弘治三年正月,卒于隆慶五年九月,一生以經(jīng)商為業(yè)?!跺ш柖霞易V》載:“姓好施予,樂為善……不拘拘于市賈之行,而業(yè)亦日增?!倍种菩辛x舉,因資料所限,很難找到具體的事跡材料,但從朝廷不同時期賜予其誥命的辭章中,仍可體味其好施樂善的品德。如:“孝義物身,信忠軼俗。產(chǎn)不愈人,而好行其德。廩饑槥殍之用,營施不啻其營生?!薄靶械镭M必公卿,即匹夫而猶能市義。蓋心計每善于居積,而俠氣尤樂于賑施?!薄爱a(chǎn)不逾中人,而施常欲滿世。賈廉三五,有佩服仁義之風;行表尋常,立訓迪詩書之范”等等。
? ? 董林之子董萬斛(1533-1614),字子儲,號養(yǎng)吾。生于嘉靖十二年十二月,卒于萬歷四十二年十二月?!跺ш柖霞易V》稱其:“平居以儉樸忠厚為主,然好為德,鄉(xiāng)人有求無不應?!?/span>
? ? 董萬斛與長兄董萬倉二人同心合力,振興家業(yè),使之進一步發(fā)展壯大。其富有程度,可以通過晚明大臣、文壇盟主李維楨在《董太公家傳》中的描寫來體味:“帶郭千畆,畆鐘之田,馬蹄躈百,牛倍之,羊彘五之,棗栗千樹,姜韮千畦,他果蓏千鐘,薪槀千車,酤千釀,子貸金錢千貫,布千純。鼎食擊鐘,乘堅策肥,豪閭右矣。”從中可見,此時的董家已經(jīng)極其富有。
? ? 董萬斛特別喜好做惠及平民百姓的事情。從自己的家族親戚到四鄰百姓,都根據(jù)他們的家庭情況給予不同的幫助。對于讀書的學子,董萬斛尤其尊重,往往加倍地贈送食物、布帛等物質(zhì),所以,讀書人都尊崇他,不敢以自己有才學而自居。四面八方仰慕他的人,都紛紛來到他的門下。
? ? 朝廷歷次誥命中,對他的善行義舉也多有褒揚。如,明萬歷二十一年誥命中稱其:“端方有執(zhí),倜儻好施。”
? ? 明萬歷三十二年誥命中稱其:“行重倫常,名高俠烈。赴人之急有甚于私……”明天啟元年誥命稱其:“沖泌姱修,瑾瑜偉抱。積而能散,貴不忘沖。爾其解衣衣寒,推食食餓,逸軌素孚月旦。”意思說,董萬斛品德高尚,有遠大抱負,善于囤積又能散財濟困,地位尊貴不忘謙虛謹慎,脫衣給貧寒的人穿,分食給饑餓的人吃,高尚的行為得到眾人的好評。
? ? 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曾撰《封翁董老年小像贊》云:“懷仁為質(zhì),蘊義生風。在約能施,在滿能沖。千金可散,三命益恭。寔生瑞鳳,光我豢龍?!狈Q贊董萬斛胸懷仁德,義行感人。貧困時恤貧憐弱,富足時謙遜不驕。千金散盡,毫不吝惜;受到封賞,更加謙恭。培育出棟梁之材,光大了董氏門庭。
董其昌撰書《封翁董老年小像贊》? ?圖片來自河南省濮陽檔案館編《明直隸開州八都三尚書文獻選編》?
嚴于課子教孫??造就名臣顯宦
? ? 濮陽澤州董氏在經(jīng)商之余不忘對子孫的教育。董林立志要將子孫培養(yǎng)成為有修養(yǎng)、有學問,能夠報效國家的人才。所以他督促子孫讀書甚嚴,尤其是對孫子董漢儒,寄予很大希望,要求更嚴。董萬斛對其子漢儒,更是從小就特別憐愛,但不溺愛。教子嚴而有方,督促其學習,傳授其經(jīng)典,希望他成就一番事業(yè)。在祖父和父親的努力培養(yǎng)下,董漢儒不負所望,功成名就。明萬歷十七年(1589)成進士。歷任河南府推官、戶部主事、山東按察司副使、湖廣布政使、右副都御使巡撫湖廣、工部右侍郎、宣大總督、兵部左侍郎、兵部尚書、太子太保等職。其曾祖父董真、祖父董林、父親董萬斛,均被朝廷贈以同樣的官職。?
?
董漢儒畫像? ? ?圖片自河南省濮陽檔案館編《明直隸開州八都三尚書文獻選編》
? ? 董漢儒(1562-1628),字學舒,號誼臺,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。他小就十分聰慧,思維敏捷。在戶部主事任上,董漢儒曾經(jīng)上疏,奏陳減織造、裁冒濫等事,無不切中時弊。他說:“近來在朝堂之上,不聞議論國事之言,只聽縱酒、淫刑、黷貨之事,時事堪憂啊!如不立即采取措施, 國家經(jīng)濟堪憂!”
? ? 萬歷二十四年(1596),董漢儒任蘇州滸墅關(guān)榷關(guān)主事,負責漕運稅收。他深刻認識到關(guān)稅管理中的利弊,曾說:“關(guān),利藪也,亦弊藪也?!蔽⒎皆L,查勘鈔關(guān),盤查稅源。發(fā)現(xiàn)掌管稅收的官吏常常徇私舞弊,把小船說成大船來多收稅,那些遠道而來的商人,只能仰天長嘆,卻又無可奈何。在登記稅收時,又會把重物隱瞞為輕物來少報稅收,將多收的稅款納入私囊。董漢儒全面了解情況后,按律整治關(guān)紀。要求必須按規(guī)定測量船只的尺寸,不能多收一分一厘。于是商人們都樂意從滸墅關(guān)出入,往還的船只接連不斷,以至于稅收不減反增。一年下來不僅全部完成了定額,并且還有多達三千多兩銀子的盈余。
? ? 滸墅關(guān)舊有便民小橋,當?shù)厝藙澬〈d著糧食、蔬菜、小豬出入,從不納稅。不知何時起,管理嚴苛,竟然連小豬也要征稅,當?shù)厝藷o法再以船小為由來逃避稅收。董漢儒將這一切不合理的稅收全部免除,并公之于眾,作為一項固定的政策執(zhí)行。于是,那些肩挑背扛、轉(zhuǎn)販賣貨的小商販們終于可以安心地經(jīng)營。他們紛紛感嘆:“要是能常常有像董公一樣的好官,那該多好??!”
? ? 自楓橋至滸墅關(guān)有長二十里的堤防,是明嘉靖二十二年(1543),滸墅關(guān)主事董子策所修,方便了南來北往的行人和纖夫。但數(shù)十年來,堤面年久失修,行旅都要涉水而過。到了嚴冬時節(jié),天氣酷寒,冰雪沒過小腿,有時有人跌倒無法爬起。董漢儒當即決定修繕此堤,造福百姓。董漢儒用上繳國庫之外剩余的關(guān)稅收入3000兩白銀,重修堤壩,當?shù)匕傩丈钍芨袆?,為紀念兩任“董公”的功績,將此壩命名為“董公堤”。明人江盈科撰《戶部誼臺董公榷關(guān)惠政并捐金修堤紀實》,董其昌亦撰《重修董公堤記》。清人凌壽祺作《董公堤詩》曰:
虎疁南畔郡城西,遙亙晴空萬丈霓。
同姓人俱傳直隸,異時功合在長堤。
六橋花柳穿明鏡,七里樓臺映碧溪。
何似河干資利涉,往來絡(luò)繹度輪蹄。
? ? 事實上,董漢儒不只是重修了滸墅關(guān)的堤防,他捐資修建的還有蘇州的子游祠、長洲的文星閣、虎丘的讀書臺等等,這幾項總計捐資數(shù)量不少于一千兩白銀。
? ? 萬歷二十五年(1597),日本大將豐臣秀吉率軍入侵朝鮮,窺伺大明江山,明朝廷出兵援朝,董漢儒以戶部郎中之職赴朝督運糧餉。此時,戶部右侍郎、澤州人張養(yǎng)蒙負責在國內(nèi)督理東征糧餉。兩人以同樣的使命相互有書信往來。在張養(yǎng)蒙著《張毅敏公集》中,存有《答朝鮮管餉董郎中》兩函。面對當時糧餉嚴重短缺的情況,董漢儒朝夕運籌,一方面積極協(xié)調(diào)國內(nèi)供給,與張養(yǎng)蒙同心協(xié)力,催運督發(fā);一方面與朝鮮方面交涉,籌劃糧源,預備糧船,督運催輸。為保證軍糧供應,做出了不懈的努力。當時著名文人邢侗有詩稱贊:
飛飛玉勅下遙天,使者新恩督餉年。
粟轉(zhuǎn)萬艘輸上國,名從三載樹朝鮮。
? ? 董漢儒因督餉有功,被超越數(shù)級提拔為山東按察司僉事整飭武安兵備,隨任山東按察司副使、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管理漕運事務(wù)。
? ? 萬歷四十年(1612),董漢儒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。他事君以忠,敢于直言,無所顧忌。萬歷年間,曾發(fā)生真假楚王案,楚王宗室中有五十多人,因為檢舉揭發(fā)假王的事情而獲罪,被囚禁長達十年。董漢儒極力上言,認為這些人是被冤枉的,請求釋放那些被囚禁的人。他還為被人誣告入獄多年的官員滿朝薦、卞孔時求情,但是這些請求都沒有得到朝廷的回應。
? ? 當時,萬歷皇帝因偏愛福王朱常洵,賜其大量莊田,責令湖廣予以莊田四千四百余頃。董漢儒因無處取得這么多的田地,請求每年以一萬兩白銀作為田租,但皇帝不允。此事在朝廷中也引起很大反響。時任御史的澤州沁水縣人張銓(1577-1621),上書《請福王之國疏》,極力反對皇帝給福王賜田。董漢儒與張銓二人交好,常有書信往來。張銓遺著《張忠烈公存集》存有《答董誼臺楚撫漢儒》《答董誼臺中丞漢儒》二首,對董漢儒的人品、威望、業(yè)績,給予高度贊賞。
? ? 陳增是萬歷皇帝向各地派設(shè)稅監(jiān)之一,其敲骨擠髓、巧取豪奪,為各地稅監(jiān)中最為橫行無忌的一個,百姓對他恨之入骨。董漢儒首先裁其爪牙,捕其黨羽,而后上疏,條陳其累累罪惡,最終使陳增罷職。受到湖廣百姓的稱頌。
? ? 明泰昌元年(1620)十月,董漢儒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,總督宣府、大同、山西軍務(wù)。錢謙益贈詩《送董漢儒總督宣大》七律二首:
幽并兩道建牙中,列帳蕭然靜朔風。
千隊市場來種馬,百年御幄護槐龍。
軍前揮扇油幢碧,閤里傳簽畫燭紅。
插漢一山屏障外,更煩前箸策遼東。
素囊游牧近云中,挾賞連兵勢漸雄。
并鎮(zhèn)規(guī)圖傳往牒,擺邊殘卒臥雕弓。
中朝但出金繒計,胡婦頻仍玉冊封。
屈指中興功第一,雅詩吾欲嗣車攻。
? ? 在宣大總督任上,董漢儒力陳三邊要務(wù),提出“足京運,核民運,擇府佐,清占役,嚴烽堠,酌撫賞”十八字方略。
? ? 天啟元年(1621),遼陽失陷,董漢儒帶領(lǐng)精卒兩千入京保衛(wèi),得到朝廷褒揚。天啟二年(1622)八月,董漢儒被任命為兵部左侍郎,協(xié)理戎政。九月,升任兵部尚書。他上疏極力陳述邊將克扣糧餉、役使軍隊、虛報軍伍、占用軍馬等各種弊端,并逐條列出綜合核查辦法,受到皇帝稱贊,并下令在邊地實施。當時,遼東之地盡失,董漢儒果斷進行處理,力請逮治降將劉世勛等二十九人家屬,斬殺逃將蔡汝賢等九人,穩(wěn)定了局勢。董漢儒還與宦官王體乾、魏忠賢等人展開斗爭。當明熹宗朱由校詔令魏中賢和客氏的親屬可以世襲錦衣衛(wèi)官職時,董漢儒上疏極力反對,他說:“臣部《邦政條例》一款,凡武職非軍功不準世襲。然臣部則知有職掌而已,臣部之職掌則按之《大明會典》《邦政條例》而已,安敢墮職掌、亂舊章、招物議而因貽皇上以愆忘之戾哉?”他多次進諫,勸止皇帝不可親近宦官,但不聽。
? ? 董漢儒還是引進紅夷大炮的積極支持者。當時,朝廷批準從澳門購進22門紅夷大炮,并招來23名葡萄牙籍炮手幫助造炮和煉兵。董漢儒在奏折中稱:“澚夷不辭八千里之程,遠赴神京,臣心竊嘉其忠順。又一一閱其火器刀劍等械,俱精利。其大銃尤稱猛烈神器,若一一仿其式樣精造,仍以一教十,以十教百,分列行伍。卒與賊遇于原,當應手糜爛矣!”董漢儒獲準在京營內(nèi)精選一百名官兵,向這些外籍軍事人員學習煉藥、裝放等方法,訓練精熟之后,將這些官兵分發(fā)至山海關(guān)等據(jù)點。同時董漢儒建議如式制造這種大炮,使明軍從此開始用上紅夷大炮這種更先進威力更大的武器。
? ? 天啟三年(1623)七月,董漢儒以母喪歸。天啟六年(1616),加太子太保衘。崇禎元年(1628),董漢儒卒,贈少保,謚肅敏。《明史》有傳。
? ? 董漢儒長子董琨(1580-1637),字揚石,號德淬。府學生員。世蔭錦衣衛(wèi)正千戶,官至提督東司房官、旗辦掌衛(wèi)事指揮使,為崇禎皇帝所重倚,賜之“朝廷耳目”四字,嘗諭:“文武勛戚等,有貪橫侵凌凡不法事情者,著爾不時密奏?!钡珔s因與首輔溫體仁不合,致仕回鄉(xiāng)。
? ? 董漢儒次子董珫,字耳石,府學生員。蔭官戶部郎中,官至陜西慶陽府知府。崇禎十六年(1643)十一月,李自成攻陷慶陽時殉職。